北京冬奥会在即,大众对冰雪运动、冰雪旅游的热情逐渐升温,冰雪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。
不过,机遇虽好,亟待补齐的短板也很多。比如,冰雪运动、冰雪旅游具有鲜明的季节性特征,导致冰雪产业发展一年之中“冷热不均”;比如,冰雪产业的初级形态比较明显,人均场地设施不足、专业人才缺乏等等,这些都制约了冰雪产业进一步走向高质量发展。
当前,要克服冰雪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制约因素,就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经营理念,加快从以前单一的滑雪、看雪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转型。
由于地理气候等差异,目前国内比较好的室外场地往往局限于一地或者一个区域,难以实现全季运营,难以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室内雪场由此成为近年来产业发展新方向。在不少产业从业者看来,在南方投资雪场建设的成本巨大。不过从另一角度看,室内雪场不受季节与天气变化的影响,这一点带来的经营稳定性及运营时长优势,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冲项目在初期的投资成本。形成全季运营模式,突破季节限制,还可以打造多业态多季节的衍生文旅产品。优质运动场地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助力冰雪运动推广普及。除了经典项目以外,开拓青少年冬令营、冰雪赛事、冰雪音乐节等项目,升级消费场景,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正成为拉动产业发展的“最优解”。不难看出,各个冰雪运动项目应从产品打造、生态构建、品牌传播、管理优化和强化保障等方面进行综合提升。
近年来,冰雪产业结构不断“上新”,比如利用AR/VR技术取代线下呈现形式,大量的线上赛事应运而生。政府应及时给予政策扶持,促进企业持续挖潜。在B端,推动冰雪装备等产业快速发展。在C端,促进冰雪产业品牌不断“破圈”,通过运动社交更好地推广冬季运动。
随着冰雪产业不断发展,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冰雪运动需求正在被激活。做好冰雪产业品质提升与区域协同并重,就可以打通产业发展新阶段的“任督二脉”,“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”也将逐渐成为现实。